他是西泠印社创始人,书工数体!篆隶朴厚古拙,名冠一时!

  西泠印社创始人有四位,他们分别是丁辅之、王福庵、叶为铭和吴隐等。既然是印社,创始人必定是精通篆书和治印的。


他是西泠印社创始人,书工数体!篆隶朴厚古拙,名冠一时!

  在四位西泠印社创始人中,有一位书法兼善诸体,尤精篆隶。他曾用标准的篆书,书写了五百多个篆书部首及独体字,名为《说文部目》,此人名叫王福庵。

  王福庵(1880—1960),现代著名书法篆刻家,西泠印社创办人之一,浙江杭州人。原名寿祺,后改名为王褆,字维季,号福庵,晚年号持墨老人。书法五体兼善,精研文字学,工篆刻。

  王福庵在书法的最大贡献,就是编写了《说文部目》,标准的小篆字体,继承了秦代李斯秦篆的玉箸风格,受到了后世的推崇。

  王福庵的篆书和隶书是紧密结合的,篆中有隶,隶中有篆,所以他的隶书称为篆隶、篆书则可成为隶篆。

他是西泠印社创始人,书工数体!篆隶朴厚古拙,名冠一时!

  王福庵的隶书,是七分隶,三分篆。取法汉代《张迁碑》,基本笔法以方笔为主,取篆书的筋骨,呈现出劲秀朴厚,方整多变。结构严整,朴茂端正。

  王福庵的名字与名号,与他的书法风格是完全一致的。其名字、名号,承袭了旧时代对福、禄、寿的祝愿和期盼,有一种祥和之感。书法亦以此祥和之态出现。

  此幅作品,有汉碑《礼器碑》的遗风。《礼器碑》被前人誉为“书中无上品”。王福庵的这幅作品,继承了该碑的线条瘦劲。阳刚精劲之气。

  王福庵的篆隶,之所以冠绝古今,在于他糅合了篆书和汉代诸多碑帖的精华,是继吴昌硕之后的第二位的篆书和篆刻大师。

  学隶书有人主张先从篆书入手,然后隶书,这样的话,作品才有金石味,才会经得住推敲。

  王福庵于天命之年,居住于上海。期间,致力于篆刻和篆隶书,并得到晚晴书法大师吴昌硕的鼓励和指点。深厚的篆书功底,为他的隶书深造,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王福庵的隶书,不只融入了篆书的元素,也兼顾了楷书方整规整的特点,谓之楷隶。楷者,言有法度,可为楷模。这点,为后世作榜样的,当是李斯。

  唐张怀瓘《书断》卷上《小篆》称李斯之书“画如铁石,字若飞动,作楷隶之祖,为不易之法”。王福庵的楷隶,较之李斯,当是前进了一大步。

  楷隶是相对于草隶而言的,草隶是隶书带有草法,楷隶是隶书带有楷法。楷隶不只有较高的欣赏价值,更有较高的使用价值。

  凡有深厚的书法与古文字功底的,要么幼承家学,要么名师指点。王福庵的集大成,并非偶然,一方面,秉承良好家学,另一方面,中年得到大师的指点。

  总体来说,王福庵的隶书,不只融篆、隶、楷于一体,还吸收了魏碑的方正古朴的特点,笔力清劲,点画极为精到,有一种肃穆恬静的韵味。

  学习隶书者,常见的问题是,往往是把隶书写得软塌塌,缺少那种有骨力的金石味。而篆书、治印,就能较好地纠正这些方面的不足,所以,只专攻一体的书家,成不了大家,必须博采众长。

  可以说,王福庵的隶书成就,主要得力于篆书和治印。他的治印之路,充满崎岖与坎坷。中年时身体因不慎触电,卧病两年。期间,仍不忘治印。

  艺术家也是凡人,甚至也有怪癖,写字刻石,必要最少叼着一个烟斗,自以为可助文思,否则会若有所失,正如当年的鲁迅先生。

  总而言之,王福庵的隶书,以篆书为经,以汉碑为纬。早年收到良好的家教,后来得益于大师的帮助,才成就了他的书法伟业。
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huanyangyishu.com/?id=1147 

分享到: